|
酹江月 / 作者:陳允平 |
霽空虹雨,傍啼螀莎草,宿鷺汀洲。
隔岸人家砧杵急,微寒先到簾鉤。
步幄塵高,征衫酒潤,誰暖玉香篝。
風燈微暗,夜長頻換更籌。
應是雁柱調箏,鴛梭織錦,付與兩眉愁。
不似尊前今夜月,幾度同上南樓。
紅葉無情,黃花有恨,孤負十分秋。
歸心如醉,夢魂飛趁東流。
|
|
酹江月解釋: 《酹江月》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陳允平。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霽空之中出現了彩虹和雨,螀莎草旁邊有鳥啼聲,夜晚宿落在汀洲的鷺鳥。對岸的人家中砧杵敲打急促,微寒先到了簾鉤。步兵將領的塵土飛揚,征衫上沾滿了酒,誰在溫暖的玉香篝邊。風燈微暗,夜晚漫長,頻繁更換著更籌。應該是雁柱上調弦琴的聲音,鴛鴦織錦,交給了兩只眉頭愁眉。不像在尊前的今夜月色,曾幾何時一起登上南樓。紅葉無情,黃花有恨,孤獨地承載著濃濃的秋意。心歸處如醉,夢魂在東流中飛翔。
詩意和賞析:
《酹江月》描繪了一個夜晚的景象,以及詩人內心的感受和情緒。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表達了對離別和孤寂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描述了天空中的彩虹和雨,以及草地旁邊鳥兒的啼聲,將讀者引入了一個靜謐而美麗的夜晚。接著,詩人描寫了對岸人家中砧杵敲打的聲音,以及微寒先到簾鉤的情景,給人一種寂寥和離別的感覺。
詩中提到了步兵將領的塵土和征衫上的酒潤,暗示了戰亂和離散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詩人渴望溫暖和安慰,寄托了對某個溫馨的家庭場景的向往。
接著,詩中出現了風燈微暗、夜長頻換更籌的描寫,表達了漫長而孤寂的夜晚。詩人想象了雁柱上調弦琴的聲音和鴛鴦織錦的情景,暗示了他對樂觀、幸福生活的向往,但同時也表達了眉頭愁眉的憂傷情緒。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當下月色的思念和回憶,紅葉無情、黃花有恨,意味著時光不可挽回,人事已非。詩人的心歸處如醉,夢魂飛趁東流,揭示了他內心的迷茫和無奈。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情感細節,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孤寂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溫暖和幸福生活的向往。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展現了宋代詩詞的藝術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