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潼關 / 作者:李世民 |
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
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
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
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
高談先馬度,偽曉預雞鳴。
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
|
|
入潼關解釋: 《入潼關》是一首唐代的詩詞,作者是李世民。詩中描述了潼關的壯麗景色和潼關的重要地位。
詩中的“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描繪了潼關所在的地勢險峻,同時也象征了它對京城的重要性。“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則描寫了潼關周圍山峰巍峨,江河蜿蜒的景觀。
“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描述了山中古木的參差影影,寒猿的叫聲回蕩在山谷之間。“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表明潼關作為重要的交通要道,經常有官員和行人經過,風塵揚起,令人驚訝。
最后兩句“高談先馬度,偽曉預雞鳴。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意思是說,盡管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但他們還是會追求遠大的志向,放棄名利得失,心懷壯志。他們的氣度不同凡響,即使沒有被人知曉也不影響他們的存在。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潼關的壯麗景色和其重要性,表達了對志士豪杰的贊揚。詩中以山川地勢來描繪潼關的重要地位,以自然景觀和歷史圖景來突出潼關的雄渾氣勢,展現了唐代社會中許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超越平凡的姿態。整首詩意境高遠,氣勢磅礴,給人一種宏偉壯觀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