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尚書 / 作者:李世民 |
崇文時駐步,東觀還停輦。
輟膳玩三墳,暉燈披五典。
寒心睹肉林,飛魄看沉湎。
縱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鮮。
滅身資累惡,成名由積善。
既承百王末,戰兢隨歲轉。
|
|
賦尚書解釋: 《賦尚書》
崇文時駐步,東觀還停輦。
輟膳玩三墳,暉燈披五典。
寒心睹肉林,飛魄看沉湎。
縱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鮮。
滅身資累惡,成名由積善。
既承百王末,戰兢隨歲轉。
詩詞的中文譯文:
朝代:唐代,作者:李世民。
臨覽《尚書》卷軸時,崇文的時代停止行進,東觀(指宮殿)上皇帝下凡(指下車)。
停下腳步,玩賞才能卓著的三墳(指圣賢的墓地),照耀智慧的燈照發出五壇典籍的光輝。
沉浸于肉體的繁華中感到寒冷心靈,飛走的靈魂看著人們沉迷于低級趣味。
昏庸的君主縱情深多,克制自己的明君則稀少。
拋棄個人身家追求惡行的人自取滅亡,擁有榮耀名聲是建立在積累善行的基礎上。
既然承襲了百王的末運,擔心戰亂隨著歲月的轉變而到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李世民在唐朝統治時期創作的,李世民是一位偉大的君主,也是一個文學家。他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自己對當時時局的思考和對君主的期望。
詩中通過描繪皇帝停下腳步,觀看佳作以及暗示自己是明君的表達方式,表達了詩人對混亂時局的關注和對明君的期望。他看到身邊昏庸的君主們縱情深,不懂得克制,而他自己堅持克己奉公,謙虛謹慎,以積善為基礎,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就名聲。詩中還暗示了擔心戰亂的到來,表達了對國家安危的憂慮。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直接表達了詩人對當時時局的看法和對君主的期望。通過反差的手法表達了詩人自身的優秀品質和對明君的期望。整首詩詞既有對現實的反思,又有對未來的擔憂,通過抒發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現了李世民作為一位君主和文人的特質。這首詩詞堪稱是李世民的政治和文學思想的結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