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 / 作者:杜甫 |
北池云水闊,華館辟秋風。
獨鶴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
素楫分曹往,金盤小徑通。
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紅。
杯酒沾津吏,衣裳與釣翁。
異方初艷菊,故里亦高桐。
搖落關山思,淹留戰伐功。
嚴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終。
何補參卿事,歡娛到薄躬。
|
|
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解釋:
《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歌。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鄭公一同在北池秋晚欣賞景色的場景,表達了對過往輝煌的回憶和對現實的感慨。
中文譯文:
北池云水廣闊,華館迎著秋風。孤獨的鶴停在水邊,凋零的荷花映照在空中。采摘著寒冷的菱藻,踏踩在野生的泥土中。素色的船槳分出漣漪,金色的盤子小徑通向遠處。茂盛的露草碧綠欲滴,飄落的晚霞如火紅。杯酒猶沾濕了官吏的衣裳,衣著華麗的釣者和喜悅的垂釣老人。異國初現美麗的菊花,故土同樣有高聳的桐樹。搖曳的關山牽起了思緒,留連的戰功和征戰的記憶。城樓仍然嚴防武裝,宴會已經即將結束。如何能彌補中央政務,歡娛也只能到此為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清新淡雅的筆觸描繪了秋天北池的景色,通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現實和過去的思考。整首詩通過描寫北池的景色和其中的人物,將自然景色與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達到了“以景寄情”的效果。
首節描繪了北池的宏闊景象,揭示了秋風、云水、華館等元素。孤鶴和凋零的荷花映襯出季節的變遷,營造出一幅秋意漸濃的畫面。
接著,詩人寫道采菱藻和蹋藕泥,以簡潔的筆觸展現了采摘和行走的情景,增加了寫實感。
后部分描述了金盤小徑、露草和晚旗,以及不同人群的畫面。官吏們的衣袂沾濕于酒杯,與喜悅的釣者形成對比,展現了不同人生境遇的鮮明對比。
詩的結尾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異國初現的菊花和故土上的高桐都喚起了詩人對遠方和故鄉的思念。搖曳的關山牽引著他的情感,戰爭的回憶與城樓的嚴防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后,詩人對自己的職責和人生的歡愉進行了思考,以及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清新的筆觸描繪了秋日北池的景色,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現實、過去和未來的深刻感慨,呈現出一幅充滿哲理、情感和畫面感的詩歌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