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春游慈恩南池 / 作者:司空曙 |
山寺臨池水,春愁望遠生。
蹋橋逢鶴起,尋竹值泉橫。
新柳絲猶短,輕蘋葉未成。
還如虎溪上,日暮伴僧行。
|
|
早春游慈恩南池解釋: 《早春游慈恩南池》是唐代詩人司空曙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寺臨池水,春愁望遠生。
蹋橋逢鶴起,尋竹值泉橫。
新柳絲猶短,輕蘋葉未成。
還如虎溪上,日暮伴僧行。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早春時分游覽慈恩南池的景象。山寺坐落在池水旁邊,春天的憂愁由于遠望而產生。作者踏過小橋時,遇到一只飛翔的鶴,它的出現似乎預示著吉祥的兆頭。作者繼續尋找竹林,卻發現一條泉水橫在前方,阻擋了前進的道路。新長出的柳樹枝條仍然很短,輕盈的蘋果葉也還未成熟。最后,作者回到虎溪上,與一位僧人一同步行,陪伴彼此度過日暮時分。
賞析:
這首詩以早春時分的山寺南池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作者的情感,展現出一幅富有禪意的畫面。詩中運用了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的靜謐和詩人內心的愁思。
首先,山寺臨池水,展現出山寺的寧靜與池水的清澈。這種環境為詩人提供了一個思考和沉思的場所。
其次,詩人在蹋橋的時候遇到了一只鶴,這可以被視為吉祥的象征。鶴在中國文化中被賦予了長壽和祥瑞的意義,它的出現帶給詩人一些希望和歡樂。
接著,詩人尋找竹林的過程中遇到了泉水的阻礙,這可以被視為生活中困難和挑戰的象征。泉水橫在前方,給詩人帶來了一些困擾和阻礙,同時也顯示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阻礙和障礙。
最后,詩人回到虎溪上,與一位僧人一同步行。這里的虎溪可以被理解為一條山間溪流,它的存在給詩人帶來了一種寧靜和慰藉。與僧人一同步行,也顯示出詩人在尋求心靈上的安寧和指引。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動為線索,通過描繪和對比,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它表達了人生中的困惑和追求,同時也展示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生命的思考。這首詩詞通過簡潔、凝練的語言,以及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感悟,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