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一作李端詩) / 作者:李益 |
東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時。
片帆通雨露,積水隔華夷。
浩渺風來遠,虛明鳥去遲。
長波靜云月,孤島宿旌旗。
別葉傳秋意,回潮動客思。
滄溟無舊路,何處問前期。
|
|
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一作李端詩)解釋: 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一作李端詩)
東望扶桑日,
何年是到時。
片帆通雨露,
積水隔華夷。
浩渺風來遠,
虛明鳥去遲。
長波靜云月,
孤島宿旌旗。
別葉傳秋意,
回潮動客思。
滄溟無舊路,
何處問前期。
中文譯文:
望向東方的扶桑國,
什么時候能到達呢。
隨著單帆通行雨露,
積水將我們與外界隔開。
無邊無際的風聲傳來遠方,
明亮的鳥兒反而飛得遲。
長波平靜,云月寒冷,
孤獨的島上棲息著旌旗。
離別的葉子傳遞著秋意,
回潮激動著旅客的思緒。
茫茫大海沒有舊的路,
問問前程在哪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益寫的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詩人通過描繪遠方的景象,表達了對歸中丞使旅途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詩中的東方扶桑國代表了遠方的國家,詩人希望歸中丞使能夠順利地到達目的地。片帆通行雨露,積水隔華夷,表達了旅途的艱難和離故鄉的遙遠。
詩人用浩渺風聲和虛明鳥兒來描繪遠方的景象,凸顯了遠離家鄉的孤獨和沉寂。長波靜云月和孤島宿旌旗,則展現出遠方的寧靜和祥和。
詩人通過別葉傳遞秋意和回潮激動旅客思緒,表達了自己對歸中丞使的思念和對他旅途是否平安的關心。最后兩句"滄溟無舊路,何處問前期"則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迷茫和對歸中丞使的期待。
整首詩以望遠觀迥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遠行的歸中丞使的離別場景,既表達了詩人的祝福和思念,又展現了詩人對未知未來的探索和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