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日兩篇 / 作者:杜甫 |
九農成德業,百祀發光輝。
報效神如在,馨香舊不違。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聲微。
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
陳平亦分肉,太史竟論功。
今日江南老,他時渭北童。
歡娛看絕塞,涕淚落秋風。
鴛鷺回金闕,誰憐病峽中。
|
|
社日兩篇解釋:
《社日兩篇》是杜甫寫的一首詩,描繪了自己賦詩報效神明、祈求國家安寧的愿望,并以巴曲醉、雁塞聲微等景物作為背景,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年少時光的懷念。
詩中描述了農民的辛勤勞動和豐收,以及百姓對神明的敬仰和報恩之心。作者希望自己的詩能像馨香一樣永遠存在,并表示對過去的紀念不會消失。南翁巴曲醉、北雁塞聲微的景象被描繪成詩人腦海中的畫面,給人一種遙遠而寂靜的感覺。
詩人提到了東方朔和陳平,東方朔是西漢時期的文學家和政治家,陳平是漢朝的高官。他們都被贊譽為聰明才智出眾的人物,而詩人自己則愿意以詼諧割肉的方式歸還報效神明之功。他向江南老去,渭北童來,隱喻了自己逐漸年老的狀態和渴望年輕時光的心情。
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在戰亂之中的憂國憂民之情。詩人流露出對榮耀和安寧的向往,希望自己的詩能夠感動到那些掌握國家權力的人,希望國家能夠迎來和平和繁榮。
詩詞的中文譯文:
九邊農民成就了偉大的事業,
舉行百祀恢復了光輝。
致力于報效神明,
香火不曾斷絕。
南面的老翁醉了巴曲,
北方的雁漸漸遠去。
我還想起了東方朔,
他幽默地割肉歸還。
陳平也分開肉,
太史更談功勞。
如今江南放老去,
將來渭北又是童年。
我欣喜地觀看著邊塞,
淚水落在秋風中。
鴛鷺飛回金闕,
誰會憐惜病中的峽谷。
這首詩詞以宏大的氣勢和深深的思索展示了杜甫對于人生命運和國家命運之虞的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對時光流逝的感嘆之情。同時,詩人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歷史人物作為對比,呼喚出對和平、穩定和繁榮的向往。這首詩展現出了杜甫詩歌中常見的悲壯、豪邁和社會關懷的風格,讓人們對于詩人的人生感慨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產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