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忠王挽詞三首 / 作者:宋之問 |
同盟會五月,歸葬出三條。
日慘咸陽樹,天寒渭水橋。
稍看朱鷺轉,尚識紫騮驕。
寂寂泉臺恨,從茲罷玉簫。
邦家錫寵光,存沒貴忠良。
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人悲槐里月,馬踏槿原霜。
別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長。
樹羽迎朝日,撞鐘望早霞。
故人悲宿草,中使慘晨笳。
氣有沖天劍,星無犯斗槎。
唯馀孔公宅,長接魯王家。
|
|
魯忠王挽詞三首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魯忠王挽詞三首》
同盟會五月,歸葬出三條。
五月的同盟會,帶著三條人去迎接歸葬。
日慘咸陽樹,天寒渭水橋。
太陽遮蔽了咸陽的樹木,天空寒冷,渭水橋上寒風凜冽。
稍看朱鷺轉,尚識紫騮驕。
遠遠看到紅色的鷺鳥盤旋,仍然認得紫色的驪山馬傲慢挺拔。
寂寂泉臺恨,從茲罷玉簫。
泉臺靜寂,我懷念著,從此停止吹奏玉簫。
邦家錫寵光,存沒貴忠良。
國家給予忠良的尊寵已經走向存亡邊緣。
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于是破裂山河之地,追尊父與子為王。
人悲槐里月,馬踏槿原霜。
人們為槐里的月亮悲傷,馬匹踏過槿原的霜。
別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長。
與京城的北方告別,這條路漫長而遙遠。
樹羽迎朝日,撞鐘望早霞。
樹葉如羽毛迎接早晨的陽光,鐘聲敲響迎接瑞霞。
故人悲宿草,中使慘晨笳。
故人為夜晚的離別而悲傷,使者吹奏悲愴的清晨笳。
氣有沖天劍,星無犯斗槎。
王者的氣勢如沖天之劍,星辰無法違抗。
唯馀孔公宅,長接魯王家。
唯有孔子的家還留存著,長久地接待著魯王一家。
詩意和賞析:
這首《魯忠王挽詞三首》是唐代宋之問的挽詞作品,以描述大唐盟會、國家動蕩以及魯忠王的歸葬為題材。整首詩詞在表達魯忠王的忠誠與哀痛的同時,也展現了時代變遷和國家興衰的歷史背景。
詩中描述了五月的盟會,帶著三條人去歸葬,以及咸陽樹的日落、渭水橋的天寒等場景,營造出悲傷的氛圍。詩中還有描繪朱鷺和紫騮的形象,從而展示了魯忠王的威嚴和高貴。
作者在詩中表達了對魯忠王及其家族的懷念之情,直言國家給予忠良的尊寵已經耗盡,國家的存亡也逐漸走向存續的邊緣。同時,詩中也穿插了對京城北方的告別,對槐里月的悲傷,以及對草原霜和早晨鐘聲的描繪,凸顯了生離死別的傷感。
整首詩情緒激蕩,抒發了對魯忠王的深情厚意和忠誠的追思。通過描繪悲傷的環境與細膩的藝術手法,展示了作者對忠臣之死和國家榮耀的深思熟慮。最后,詩詞落筆于孔子的家宅,表達了對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承繼與尊重,以此彰顯了作者對魯忠王一脈的敬意。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魯忠王的命運與情感,展現了唐代社會和國家的變遷,傳達出深切的哀思和對英雄的崇敬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