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送王相公縉赴幽州巡邊(一作張繼詩) / 作者:韓翃 |
黃閣開帷幄,丹墀侍冕旒。
位高湯左相,權總漢諸侯。
不改周南化,仍分趙北憂。
雙旌過易水,千騎入幽州。
塞草連天暮,邊風動地秋。
無因隨遠道,結束佩吳鉤。
|
|
奉送王相公縉赴幽州巡邊(一作張繼詩)解釋: 詩詞《奉送王相公縉赴幽州巡邊》是唐代韓翃所作,一些版本將其誤標為張繼的作品。該詩描繪了王相公縉赴幽州巡邊的場景,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送別之情。
黃閣開帷幄,丹墀侍冕旒。
黃閣指的是宮殿,帷幄指的是帷幕和帳幕,意為國家重要人物出發前的儀式。這里王相公正在進行出征的準備,他站在黃色的宮殿前,穿著帾冕。這一句表明了王相公的高位和權力地位。
位高湯左相,權總漢諸侯。
湯左相是指湯休霸代左相,以善政治稱。這兩句說明王相公是在高位擔任職務,權力涵蓋整個漢諸侯國。
不改周南化,仍分趙北憂。
周南是詩經中的篇名,借指中國古代的美女,這里指漢代劉邦的美人周南,前后用典借指美麗的幽州(也指漢代岑彭和王鳳所居的幽州)。
本句表達了即使王相公要離開幽州巡邊,但對于幽州的美景和人民的憂慮始終如一。
雙旌過易水,千騎入幽州。
這兩句形象地描繪了王相公出征的盛況。雙旌指行列前后挑簇紅色的旗幟,易水是幽州的一道天然屏障。千騎指很多的騎兵,進入幽州的畫面。
塞草連天暮,邊風動地秋。
這兩句描繪了邊地的景象。塞草連天暮指邊地草木叢生,遠處天色漸暗,象征邊地的荒涼和難以到達。邊風動地秋則描繪了邊風呼嘯、秋天的凄涼和無垠的平原。
無因隨遠道,結束佩吳鉤。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王相公的惋惜和欣賞。詩人由于無法隨行于王相公遠行的道路上,只能以詩詞表達自己的感慨。佩吳鉤指的是王相公的佩劍,結束佩吳鉤意為戰爭結束,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消失。這里也可以理解為,王相公將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幽州的問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描繪了王相公出征幽州巡邊的場景,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送別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邊地景象的描摹和對幽州的憂慮。整首詩以娓娓動聽的詩句和想象力豐富的比喻,讓讀者對這位高官的形象和他行將出征的場景有著生動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