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我行自東一章 / 作者:顧況 |
(我行自東,不遑居也。
)
我行自東,山海其空,旅棘有叢;我行自西,壘與云齊,雨雪凄凄;我行自南,烈火滿林,日中無禽,霧雨淫淫;
我行自北,燭龍寡色,何枉不直。
我憂京京,何道不行兮?
|
|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我行自東一章解釋: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我行自東一章》是唐代詩人顧況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四個方向的行走為線索,描繪了一幅世界的景象,同時抒發了詩人對社會現狀的憂慮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行自東,不遑居也。
我行自東,山海空闊,旅途中有荊棘叢生;
我行自西,城壘與云齊平,雨雪蕭瑟;
我行自南,烈火燃燒滿林,日中無鳥鳴,霧雨陰沉;
我行自北,燭龍色彩稀少,何曲折不直。
我憂心忡忡,京都之路何處可行?
詩詞的詩意是通過描繪不同方向的行走場景,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狀的憂慮和思考。詩中的東、西、南、北象征著不同的景象和境況,同時也代表著不同的時代和地域。詩人通過這種手法,展示了一個充滿困難和挑戰的世界,同時也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擔憂。
詩詞的賞析方面,詩人運用了景物描寫的手法,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社會現狀的看法。詩中的山海、旅途、城壘、雨雪、烈火、日中無禽、霧雨、燭龍等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充滿艱難和困擾的世界。詩人通過這些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社會的憂慮和對現實的不滿。整首詩以問句結尾,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疑問和對未來的迷茫。這種疑問和迷茫,也是許多人在面對社會問題和困境時的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