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國晉公挽歌二首 / 作者:顧況 |
玉節朝天罷,洪爐造化新。
中和方作圣,太素忽收神。
盛德橫千古,高標出四鄰。
欲知言不盡,處處有遺塵。
凝笳催曉奠,丹旐向青山。
夕照新塋近,秋風故吏還。
本朝光漢代,從此掃胡關。
今日天難問,浮云滿世間。
|
|
相國晉公挽歌二首解釋: 中文譯文:
《相國晉公挽歌二首》
玉節朝天罷,洪爐造化新。
中和方作圣,太素忽收神。
盛德橫千古,高標出四鄰。
欲知言不盡,處處有遺塵。
凝笳催曉奠,丹旐向青山。
夕照新塋近,秋風故吏還。
本朝光漢代,從此掃胡關。
今日天難問,浮云滿世間。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顧況為晉公寫的挽歌,表達了對晉公的悼念和贊頌之情。詩中描繪了晉公卓越的才華和高尚的品德,以及他在四鄰的高度影響力。詩人認為晉公的功德橫跨千古,他的形象高聳于其他人之上。詩人還表示,即使他筆尖言辭再多,也無法盡述晉公的偉大。最后,詩人以凝重的樂章和旗幟向晉公致以悼念,同時表達了對晉公的離去和時代變遷的感慨。
賞析:
這首挽歌以華麗的辭章和哀傷的情感,深情緬懷了晉公的品德和功績。詩人以象征性的意象和抒情的描述,為讀者塑造了一個卓越的君主形象。同時,詩人通過對大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時代變遷和無常性的感慨。
詩中運用了辭章華麗、意象豐富的寫作手法,如“玉節朝天”、“洪爐造化新”、“處處有遺塵”等,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詩中的凝笳、丹旐、夕照等意象畫面,給人以聽覺和視覺上的沖擊,加深了詩歌的感染力。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晉公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時代和人生無常的詠嘆。
這首挽歌中蘊含著對過去時代的懷念和對未來命運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