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魚歌(湖州道中作·) / 作者:蘇軾 |
天寒水落魚在泥,短鉤畫水如耕犁。
渚蒲拔折藻荇亂,此意豈復遺鰍鯢。
偶然信手皆虛擊,本不辭勞幾萬一。
一魚中刃百魚驚,蝦蟹奔忙誤跳擲。
漁人養魚如養雛,插竿冠笠驚鵜鶘。
豈知白挺鬧如雨,攪水覓魚嗟已疏。
|
|
畫魚歌(湖州道中作·)解釋:
《畫魚歌(湖州道中作·)》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寒水落魚在泥,
短鉤畫水如耕犁。
渚蒲拔折藻荇亂,
此意豈復遺鰍鯢。
偶然信手皆虛擊,
本不辭勞幾萬一。
一魚中刃百魚驚,
蝦蟹奔忙誤跳擲。
漁人養魚如養雛,
插竿冠笠驚鵜鶘。
豈知白挺鬧如雨,
攪水覓魚嗟已疏。
詩意和賞析:
《畫魚歌(湖州道中作·)》描繪了蘇軾在湖州道中觀察漁民捕魚的情景。詩中通過描寫漁民的釣魚技藝和魚群的反應,表達了作者對漁民生活和自然界的熟悉和理解。
詩的開頭寫道:“天寒水落魚在泥”,揭示了冬天水溫下降時,魚兒會藏匿在泥中。接著,“短鉤畫水如耕犁”,描述了漁民使用短鉤在水中劃過的景象,形象地表現了漁民的釣魚技巧。
下一節描寫了漁民的釣魚過程。漁民把渚蒲拔起,藻荇紛亂,意味著他們的釣竿擾動水中的水草,使鰍鯢不再隱藏。接著,作者質問:"此意豈復遺鰍鯢",表達了對漁民技藝高超的贊嘆,意味著他們能夠巧妙地捕捉到隱藏的魚兒。
隨后,詩中描寫了漁民的技巧和運氣的對比。有時候,漁民的一擊可能無功而返,“偶然信手皆虛擊”,表達了漁民在釣魚時也會遇到失敗和挫折。然而,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堅持不懈,不辭勞苦,為了能夠釣到魚,付出了幾萬次的努力。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一次成功的釣魚,一條魚的咬鉤引起了整個魚群的驚慌,蝦蟹們忙亂地躲避,甚至誤跳擲。這一景象展示了漁民技藝的高超和釣魚的刺激性。
最后一節將視角轉向漁民和他們養魚的經驗。漁人養魚如同養雛鳥,他們像養育幼鳥一樣細心照料著魚兒。當漁民插上竿、戴上冠笠時,驚起了水邊的鸕鶿。然而,他們并不知道這樣的擾動會引起水面的白挺(指魚類)驚擾,從而破壞了捕魚的機會。最后一句“攪水覓魚嗟已疏”表達了作者對漁民的生活方式和漁業技術的贊嘆,同時也帶有一絲感嘆之情。
整首詩通過具體的描寫和細膩的形象,展示了漁民捕魚的技藝和經驗,以及魚群的反應和水面的波瀾。作者通過觀察和思考,賦予詩中的漁民和魚兒以生動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然界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感悟和思考。
該詩描繪了漁民捕魚的技巧、漁業的艱辛和運氣的變幻,同時也蘊含了對自然界和生活的深入思考。通過細膩而生動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漁民生活和自然景觀的獨特感受,展現了蘇軾作為文人觀察者和思考者的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