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惠寺橫翠閣 / 作者:蘇軾 |
朝見吳山橫,暮見吳山縱。
吳山故多態(tài),轉側為君容。
幽人起朱閣,空洞更無物。
惟有千步岡,東西作簾額。
春來故國歸無期,人言悲秋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錦,更看橫翠憶峨眉。
雕欄能得幾時好,不獨憑欄人易老。
百年興廢更堪哀,懸知草莽化池臺。
游人尋我舊游處,但覓吳山橫處來。
|
|
法惠寺橫翠閣解釋:
《法惠寺橫翠閣》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朝見吳山橫,暮見吳山縱。
吳山的形態(tài)多變,轉側間呈現出君主的容顏。
幽居之人在紅樓中起身,空洞內卻沒有物品。
只有千步岡,東西兩邊像簾帷。
春天來臨,回到故國的日子還未確定,人們說悲傷的是秋天,而我更加悲傷。
我已經漂泊到平湖上,懷念著峨眉山的橫翠。
雕欄能有多久的好景?不僅憑倚在欄桿上的人會變老。
百年的興衰更令人悲哀,懸而未決的是廢墟和草莽化為池臺。
游人尋找我以前游覽的地方,只是為了找到吳山的橫處。
詩意:
這首詩以吳山為背景,以寺廟和紅樓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迷茫。吳山象征著世事變幻,而紅樓則象征著人世間的榮華富貴。詩中的幽人感到空虛和孤獨,他思念著家鄉(xiāng)和美好的回憶,同時也感嘆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
賞析:
《法惠寺橫翠閣》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一個追求自由和純粹的幽居者的內心世界。詩中的吳山變化多端,折射出人事的無常和世事的變遷。幽人在紅樓中起身,但卻感到內心的空虛和無物可依。千步岡像一道簾帷,將東西兩邊隔開,春天的到來并沒有帶來故國的歸期,反而增加了幽人的悲傷。詩中的吳山橫翠象征著美好的回憶,而雕欄的凋零和興廢的變遷則展現了時光的無情。最后,幽人希望游人能夠找到他曾經游覽的地方,以繼續(xù)尋找吳山的橫處,這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美好回憶的追求和對心靈寄托的期待。
整首詩以蘇軾獨特的意境和抒情手法,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變遷和時光流轉的思考,以及對自由和純粹的追求。通過描繪吳山的變幻和幽人的內心感受,詩中融入了對人生意義和存在感的探索,表達了詩人對于美好回憶和真實自我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