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詩品 / 作者:司空圖 |
惟性所宅,直取弗羈。
控物自富,與率為期。
□室松下,脫帽看詩。
但知旦暮,不辨何時。
倘然自適,豈必有為。
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
|
二十四詩品解釋: 《二十四詩品》是一首唐代的詩詞,作者是司空圖。這首詩詞的內容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的追求和對生活意義的思考。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惟性所宅,直取弗羈。
控物自富,與率為期。
□室松下,脫帽看詩。
但知旦暮,不辨何時。
倘然自適,豈必有為。
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追求本性的態度。作者希望能夠擺脫束縛,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認為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受外界的約束,才能真正富有。作者在松樹下的小屋中,脫下帽子,沉浸在詩歌中,只知道時間的流逝,卻不知道具體是什么時候。他認為,如果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必追求功名利祿,也能夠得到真正的自由和滿足。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本性追求的渴望。詩中的"惟性所宅"意味著作者認為人應該活出真實的自我,不受外界的限制和羈絆。"控物自富"表達了作者認為真正的財富和富足來自于內心的滿足,而不是物質的積累。"與率為期"意味著作者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節奏生活,不受他人的干擾和擺布。
詩中的"□室松下,脫帽看詩"描繪了作者在松樹下的小屋中,摘下帽子專注于寫詩的情景,突顯了他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專注。"但知旦暮,不辨何時"表達了作者在創作中的沉浸感,他只關注內心的表達,而不受時間的限制。
最后幾句詩中,作者提出了反問和思考。"倘然自適,豈必有為"表達了作者對追求功名利祿的懷疑,他認為自由自在地生活并不一定需要追求外在的成就和名利。"若其天放,如是得之"則表達了作者對天意的順從,他認為如果能夠獲得自由,那就是天意所賜予的。
總體上,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由、本性追求和對生活意義的思考。它鼓勵人們擺脫束縛,按照內心的聲音去生活,追求真正的自由和滿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