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偈 / 作者:司空圖 |
人若憎時我亦憎,逃名最要是無能。
后生乞汝殘風月,自作深林不語僧。
|
|
偈解釋: 詩詞:《偈》
人若憎時我亦憎,
逃名最要是無能。
后生乞汝殘風月,
自作深林不語僧。
中文譯文:
當別人憎恨時我也憎恨,
逃避名利最重要的是無能。
年輕人請求你殘留一些風景和月色,
我自己選擇深山中默默無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司空圖創作的作品。詩人探討了人際關系、名利和追求內心安寧的主題。
詩的第一句“人若憎時我亦憎”,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人情緒和態度的共鳴,他認同并與他人的感情和看法保持一致。這句話也傳達了一種對于人際關系的現實態度,詩人不愿意對于別人的惡意保持默不作聲,而是選擇與他人同流合匯。
接下來的兩句“逃名最要是無能”,表達了詩人對于名利的深思。他認為逃避名利并非源于個人選擇或志向,而是因為自己無能。名利對詩人來說不重要,他更注重個人的內在修養和與自然的相處。
最后兩句:“后生乞汝殘風月,自作深林不語僧”,表達了詩人對于年輕一代的期望和自己的選擇。詩人希望后來的人能夠欣賞并保護那些殘留的美好事物,包括風景和月色,并在自然中尋找寧靜與自由。而自己選擇在深山中默默無聞,不與僧侶交談,表現出追求內心寧靜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心境。
整首詩表達了對于名利與人際關系的獨特態度,以及追求內心安寧和與自然共存的愿望。詩人通過自省和對比,傳達出一種追求真實自我的價值觀,以及對于內心寧靜和自由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