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溪光亭 / 作者:蘇軾 |
決去湖波尚有情,卻隨初日動檐楹。
溪光自古無人畫,憑仗新詩與寫成。
|
|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溪光亭解釋: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溪光亭》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決去湖波尚有情,
卻隨初日動檐楹。
溪光自古無人畫,
憑仗新詩與寫成。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名為"溪光亭"的園池景觀。詩人蘇軾表達了他對這個景點的喜愛和贊美。他在詩中表達了對溪光的贊美,認為溪光美麗而動人。雖然湖波已經消散,但是溪光依然存在,給人一種美好的感覺。詩人通過觀賞和描述這個園池景觀,展現了他對自然美和藝術創作的熱愛。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展現了他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感受和藝術創作的追求。首句"決去湖波尚有情"表達了詩人對湖波的離去的感慨,但他認為溪光依然美麗動人,仍然能夠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接下來的兩句"卻隨初日動檐楹"描繪了初日的光輝照射下,溪光在園池中閃爍動人,給人帶來美好的感受。
詩的后兩句"溪光自古無人畫,憑仗新詩與寫成"則表達了詩人對這個園池景觀的獨特感悟。詩人認為溪光之美難以通過傳統的繪畫來表現,只有借助新的詩歌創作才能真正描繪出它的美麗。這表達了蘇軾對詩歌藝術的自信和對創作力量的追求。
整首詩詞通過對溪光亭的描繪,展現了蘇軾對自然美和藝術創作的熱愛。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傳統繪畫的思考和對詩歌創作的價值肯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感悟,蘇軾將溪光亭這個園池景觀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使讀者在欣賞自然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和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