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品二十四則·超詣 / 作者:司空圖 |
匪神之靈,匪機之微。
如將白云,清風與歸。
遠引若至,臨之已非。
少有道契,終與俗違。
亂山高木,碧苔芳暉。
誦之思之,其聲愈稀。
|
|
詩品二十四則·超詣解釋: 詩品二十四則·超詣
匪神之靈,匪機之微。
如將白云,清風與歸。
遠引若至,臨之已非。
少有道契,終與俗違。
亂山高木,碧苔芳暉。
誦之思之,其聲愈稀。
中文譯文:
不是神靈的靈感,也不是機巧的小巧。
像是把白云、清風都帶回來。
雖然遠引而來,接近之時已不一樣。
少有道理的一致,最終與世俗背離。
亂山高聳的樹木,苔蘚繁盛的清暉。
閱讀、思考,詩聲愈發稀薄。
詩意:
這首詩以“超詣”為題,通過描述詩歌創作的語言之難,表達了詩人創作的困境和詩歌在現實生活中的邊緣化。詩人通過比喻和意象,描繪了一幅神奇的畫面,描述了詩歌的源泉,詩人感嘆詩歌的精微之處如白云和清風般無法捉摸,雖然追逐但已經改變。詩人也諷刺了世俗的平庸和陳腐,表達了自己與世俗的違和感。最后,詩人以亂山高木和碧苔芳暉作為修辭手法,表達了詩歌的聲音逐漸消失,思考和閱讀詩歌的人越來越少的悲哀之情。
賞析:
《超詣》是唐代司空圖創作的一首詩品二十四則中的一首,以浪漫的意象和含蓄細膩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詩歌創作困境的思考和對現實世界的失望。詩人通過精心選擇的意象,將詩歌和神奇的自然景觀相結合,抒發了自己對純粹詩藝的向往和對世俗的鄙棄。整首詩語言簡練,形象生動,意蘊深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欣賞詩歌的同時,也引發了對文學和人生的更深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