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僧 / 作者:吳融 |
柳拂池光一點清,紫方袍袖杖藜行。
偶傳新句來中禁,誰把閑書寄上卿。
錫倚山根重蘚破,棋敲石面碎云生。
應憐正視淮王詔,不識東林物外情。
|
|
寄僧解釋: 《寄僧》
柳拂池光一點清,
紫方袍袖杖藜行。
偶傳新句來中禁,
誰把閑書寄上卿。
錫倚山根重蘚破,
棋敲石面碎云生。
應憐正視淮王詔,
不識東林物外情。
譯文:
柳條輕輕拂過清澈的池水,
一位身著紫方袍,手持藜杖的僧人行走。
偶然傳來新的詩句到禁中,
誰將無事的書信寄給上卿?
僧人的錫杖倚在山根上,已經很重了,蘚苔都破了,
圍棋的聲音敲打在石面上,破碎的云朵隨之產生。
應該珍惜正視淮王的詔令,
卻不懂得東林的外物之情。
詩意:這首詩以寄給僧人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所處的困境的抱怨和無奈。作者感嘆自己的聲名已經聞名于京都,但是卻沒有機會到京都去,只能通過寄信的方式與京都的上層人物聯系。作者也用對僧人的描述,暗示自己的清高和超脫。詩人把自己比作抱著紫桐拐杖的僧人,形象生動,意境深遠。
賞析:《寄僧》寫出了作者吳融在困境中的內心痛苦和無奈。作者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寄給僧人的書信以及所期望的回應的渴望,以此抒發自己對命運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憂慮。詩中反映出一種渴望改變現狀,求得出頭的心情,同時也傳達出一種對生活和命運的反思。
詩人以一種輕松明快的語調,將自己的思緒展開,透過寄給僧人的書信,表達出自己對世事無常的思考,對人生追尋真理的渴望。詩意深長,意境優美,給人以深入思考和回味的余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