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遷途中作七首·訪貫休上人 / 作者:吳融 |
休公為我設蘭湯,方便教人學洗腸。
自覺塵纓頓瀟灑,南行不復問滄浪。
|
|
南遷途中作七首·訪貫休上人解釋: 南遷途中作七首·訪貫休上人
休公為我設蘭湯,方便教人學洗腸。
自覺塵纓頓瀟灑,南行不復問滄浪。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吳融在南遷途中作的,表達了對伯樂先生(簡稱休公)的敬仰和感恩之情。休公借用了蘭湯的比喻,來告誡吳融修身養性,洗滌內心的污垢。吳融在自己南遷的過程中,以灑脫的心態面對塵纓的困惑和人生的波折,不再糾結于滄浪之事。
賞析:
這首詩字數簡短,形式簡潔,用典巧妙。作者通過寫詩來表達對伯樂先生的感激之情,感謝伯樂先生為他指點迷津,教他如何修身養性,振作精神。蘭湯象征洗滌內心的行為,伯樂先生為作者開啟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作者在南行的過程中,擺脫了塵纓的紛擾,展現出一種瀟灑的心靈狀態。他不再關心滄浪之事,而是專心追求自己的理想。
整首詩以行云流水般的節奏,表現出一種隨性逍遙的情懷。作者在南遷途中,既有對伯樂先生的敬意,又有對自己內心的認知和自省。通過對伯樂先生的稱贊和自己的心路歷程的敘述,展現出了一種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情緒。同時,也詮釋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由人生的理念和境界。
詩中的意象豐富,文字優美,用蘭湯來比喻修身洗滌之事,巧妙地將個人修養與身體清潔相結合,使詩意更加生動。詩人拋棄了對滄浪之事的困擾和糾結,以豁達的心態繼續往前,展現出一種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品質。
總之,這首詩通過表達對伯樂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展示了詩人南遷過程中的灑脫心態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以簡潔而優美的文字,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壯志豪情圖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