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陽蒙相國對宅因抒懷投獻 / 作者:吳融 |
風有危亭月有臺,平津閣畔好裴回。
雖非宋玉誅茅至,且學王家種竹來。
已得靜居從馬歇,不堪行色被蟬催。
故園蘭菊三千里,旅夢方應校懶回。
|
|
岐陽蒙相國對宅因抒懷投獻解釋: 岐陽蒙相國對宅因抒懷投獻
風有危亭月有臺,
平津閣畔好裴回。
雖非宋玉誅茅至,
且學王家種竹來。
已得靜居從馬歇,
不堪行色被蟬催。
故園蘭菊三千里,
旅夢方應校懶回。
詩詞的中文譯文:
風有危亭月有臺,
在平津閣旁邊我很快樂。
雖然不是像宋玉那樣追求生活的簡單,
但我學習王家栽種竹子的精神。
在這里已經安靜地住下,
不想再受旅途的打擾。
我的故園離這里有三千里,
而我在異鄉的夢想正在慢慢疲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吳融寫的。詩人以岐陽蒙相國對宅為背景,表達了自己在異鄉寄居時的思鄉之情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詩中描繪了風有危亭、月有臺的美景,以及平津閣旁邊的愉快心情。雖然作者不像宋玉那樣能夠簡單地過生活,但他學習王家栽種竹子的精神,表達了自己追求簡樸生活的愿望。
詩人寫到自己已經安靜地住下,在外旅途的艱辛中感到疲憊。他思念故園,離岐陽有三千里之遙,而他在異鄉的夢想似乎越來越疲憊。最后一句“旅夢方應校懶回”反映了詩人對回家的懶散心態,或許表達了詩人在異鄉長期流浪的無奈和疲憊。
整首詩展示了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對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異鄉長久流浪的疲憊感。詩人通過描繪景色和表達情感,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示出來,給讀者一種閑適、憂郁的詩意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