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宋使君見贈之作 / 作者:張九齡 |
時來不自意,宿昔謬樞衡。
翊圣負明主,妨賢愧友生。
罷歸猶右職,待罪尚南荊。
政有留棠舊,風因繼組成。
高軒問疾苦,烝庶荷仁明。
衰廢時所薄,只言僚故情。
|
|
酬宋使君見贈之作解釋: 酬宋使君見贈之作
時來不自意,
宿昔謬樞衡。
翊圣負明主,
妨賢愧友生。
罷歸猶右職,
待罪尚南荊。
政有留棠舊,
風因繼組成。
高軒問疾苦,
烝庶荷仁明。
衰廢時所薄,
只言僚故情。
譯文:
回答宋使君贈詩
時機來了卻不自主,
往往在過去我仍坐官位。
曾經(jīng)輔佐君主負重任,
卻因此阻礙了賢德的朋友的生活。
辭去官職后仍然在故鄉(xiāng),
等待著罪責瀕臨南方。
政治家已經(jīng)自愿留在了邊疆,
風力因此繼續(xù)刮動。
在高樓之上,我詢問愁苦,
期待著受益于眾人仁慈的啟發(fā)。
衰老和廢弛,時尚不看重,
只言僚屬的舊情誼。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張九齡辭去官職后如何面對來自政治等方面的困擾和挫折。他耿直地選擇了退出政治舞臺,回歸故鄉(xiāng)等待罪責。他感激友情和仁慈,但也意識到政治家的境遇和榮耀是短暫的。他并不留戀權(quán)勢,更關(guān)注人情和友誼的真摯。
賞析:
這首詩是張九齡寫給宋使君的回贈之作,他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寫出了自己對政治和社會的看法。詩中充滿了對友情和仁慈的贊美,體現(xiàn)了張九齡深思熟慮的品質(zhì)和思辨的能力。他堅持自己的原則,選擇了退隱,但仍然感慨于政治的得失和權(quán)力的薄弱。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政治榮辱的深入思考,展示了他作為政治家和文人的特質(zh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