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上遇疾風 / 作者:張九齡 |
疾風江上起,鼓怒揚煙埃。
白晝晦如夕,洪濤聲若雷。
投林鳥鎩羽,入浦魚曝鰓。
瓦飛屋且發,帆快檣已摧。
不知天地氣,何為此喧豗.
|
|
江上遇疾風解釋: 《江上遇疾風》是唐代詩人張九齡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江上突然起來的疾風景象,通過自然景觀和聲音的描繪,展示了風雨之中的狂亂和威力。詩詞中蘊含著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生命的脆弱感慨。
中文譯文:
疾風江上起,鼓怒揚煙埃。
白晝晦如夕,洪濤聲若雷。
投林鳥鎩羽,入浦魚曝鰓。
瓦飛屋且發,帆快檣已摧。
不知天地氣,何為此喧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疾風,給人以震撼和恐懼感。詩中的疾風鼓動江面上的波浪,洶涌澎湃,煙塵四起,白天因風雨而變得昏暗,聽起來猶如雷鳴。風力猛烈到林中的鳥兒的羽毛都被吹亂,魚兒畏懼之下躺浦中曬水。屋頂瓦片被風吹飛,帆船的帆和桅桿也已經摧毀。詩末作者感嘆:對于天地之間的氣象變化,我們又何嘗能夠理解其原因呢?
這首詩以豪放的筆調表達了作者對風的驚奇和不解之情。通過對風的描繪,展現了自然力量的強大,以及人類在自然面前的微小和脆弱。詩詞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將風的威力和澎湃的場景浮現眼前,給讀者留下強烈的印象。整首詩節奏感強烈,描寫犀利,能夠引起讀者對自然威力的共鳴和思考。同時,詩中的語言運用也寄托了作者對人生命運的深思和對命運的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