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崔黃門寓直夜聽蟬之作 / 作者:張九齡 |
蟬嘶玉樹枝,向夕惠風吹。
幸入連宵聽,應緣飲露知。
思深秋欲近,聲靜夜相宜。
不是黃金飾,清香徒爾為。
|
|
和崔黃門寓直夜聽蟬之作解釋: 詩詞:《和崔黃門寓直夜聽蟬之作》
朝代:唐代
作者:張九齡
詩詞的中文譯文:
蟬嘶玉樹枝,
像是傍著黃昏的和風吹。
幸運地連續數夜都能聽到,
似乎是有緣與露水共飲。
深秋的思緒即將臨近,
夜晚的寧靜與蟬鳴非常相宜。
這并不是黃金的裝飾,
它只是清香的賦予。
詩意:
這首詩寫的是唐代的張九齡和崔黃門在夜晚一起欣賞蟬鳴的情景。蟬鳴象征著盛夏,但在這首詩中,張九齡用它來表達深秋即將來臨的意味。蟬聲嘶鳴在玉樹枝上,似乎在黃昏時分隨著和風飄蕩。他覺得自己非常幸運,連續數夜都能夠聽到蟬鳴,仿佛是有緣分與露水一起共飲。夜晚的寧靜與蟬鳴的聲音非常相宜,而且還能引起他與深秋的思索。最后,他表達了一種清香的賦予之意,認為蟬鳴并不像黃金那樣具有輝煌的外表,但它卻有著獨特的清香。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夜晚的景象和蟬鳴的聲音,表達了深秋即將來臨的情感。作者通過與崔黃門的一起聆聽蟬鳴,感受到了蟬鳴與夜晚的寧靜相得益彰的美好。他感慨于人生的幸運與緣分,同時也勾勒出了深秋將至的景象。最后,作者用清香來形容蟬鳴,表達出對蟬鳴的贊美,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內心的寄托。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新,通過對蟬鳴和夜晚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季節變遷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出唐代詩人細膩的感受和藝術表現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