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崔公 / 作者:張說 |
我聞西漢日,四老南山幽。
長歌紫芝秀,高臥白云浮。
朝野光塵絕,榛蕪年貌秋。
一朝驅駟馬,連轡入龍樓。
昔遁高皇去,今從太子游。
行藏惟圣節,福禍在人謀。
卒能匡惠帝,豈不賴留侯。
事隨年代遠,名與圖籍留。
平生欽淳德,慷慨景前修。
蚌蛤伺陰兔,蛟龍望斗牛。
無嗟異飛伏,同氣幸相求。
|
|
贈崔公解釋: 中文譯文:
贈送給崔公
我聽說西漢有美好的日子,四位老者在南山幽谷中。長歌垂紫芝,高臥在白云之上。朝廷與村野的光塵已經消逝,茂密的荊棘草蕪顯露年歲的秋天。有一天,我驅馬來到龍樓之中。從前我像高皇那樣隱遁,如今卻像太子那樣游戲歡樂。行為和行蹤只有圣人才能明智,福禍就取決于人的籌謀。最終能匡扶惠帝,難道不應該對留侯感激嗎?事情跟隨著時代遠去,名聲則留存于圖籍之中。一生推崇純真的品德,慷慨激昂地修煉著前途。像蚌與蛤一樣等候陰暗,像蛟龍望見斗牛一樣。無需遺憾異飛伏地,因為同樣的氣息幸運地相尋。
詩意:
這首詩歌是作者向崔公(一位重要的政治家)致以贈詞的作品。詩人以崔公作為代表,來表述自己對于人生的理解和對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考。詩人對于崔公的行為和品德給予了高度的贊美,并認為他是唐朝士人的楷模。詩人通過對于崔公的贊美,表達了對于社會改革和政治理想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的篇幅很簡短,但是通過對于崔公的短暫描寫,展現了詩人對于理想中的人物和社會的追求。詩人用到了一些象征意義的詞匯和意象,如紫芝、白云、龍樓等,使詩歌更具藝術性。詩人將自己的理想與現實結合在一起,通過崔公的形象,表達了對于政治慷慨和社會改革的向往和希望。這首詩雖然篇幅有限,但是表達的思想深沉,意蘊豐富,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思考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