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李伯魚桐竹 / 作者:張說 |
結廬桐竹下,室邇人相深。
接垣分竹徑,隔戶共桐陰。
落花朝滿岸,明月夜披林。
竹有龍鳴管,桐留鳳舞琴。
奇聲與高節,非吾誰賞心。
|
|
答李伯魚桐竹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答李伯魚桐竹
結廬桐竹下,室邇人相深。
接垣分竹徑,隔戶共桐陰。
落花朝滿岸,明月夜披林。
竹有龍鳴管,桐留鳳舞琴。
奇聲與高節,非吾誰賞心。
詩意是作者張說以“答李伯魚桐竹”為題,描繪了他與伯魚在一起欣賞著竹林和桐樹的美景,以及竹林中傳來奇妙的龍鳴之聲和桐樹上傳來美妙的鳳舞琴聲。詩中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藝術之美的欣賞,同時也表達了作為作者的個人情感。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作者借助落花、明月、竹林和桐樹等具體意象,將自然和藝術相結合,使詩中的景物具有音樂般的美感。龍鳴之聲和鳳舞琴聲的描繪,更加突出了詩中美的意象,增添了神秘和奇幻感。整首詩意境明快而美麗,充滿了詩人對自然和藝術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這首詩的賞析,首先可以欣賞到詩中描繪的自然景物的美麗。從“結廬桐竹下”到“接垣分竹徑,隔戶共桐陰”,詩人通過巧妙的描寫手法,展示出竹林和桐樹的宜人景色。
其次,詩中的龍鳴管和鳳舞琴給人以音樂之美的感受。以竹和桐為象征,使詩中的風景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龍鳴管和鳳舞琴的描繪,使人不禁聯想到神話傳說中的美妙音樂,增添了詩中的神秘和藝術感。
最后,詩中的奇聲與高節,表達了對優秀藝術作品的賞心。通過對竹林和桐樹中所傳來的音樂之聲的描述,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卓越藝術的欣賞和向往。
總之,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伯魚一同欣賞自然美景和藝術之美,表達了對大自然和藝術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藝術意象的運用,詩中既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欣賞,也表達了對藝術美的追求,給人以美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