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度嶺 / 作者:張說 |
東漢興唐歷,南河復禹謀。
寧知瘴癘地,生入帝皇州。
雷雨蘇蟲蟄,春陽放學鳩。
洄沿炎海畔,登降閩山陬。
嶺路分中夏,川源得上流。
見花便獨笑,看草即忘憂。
自始居重譯,天星已再周。
鄉關絕歸望,親戚不相求。
棄杖枯還植,窮鱗涸更浮。
道消黃鶴去,運啟白駒留。
江妾晨炊黍,津童夜棹舟。
盛明良可遇,莫后洛城游。
|
|
喜度嶺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喜度嶺》
東漢興唐歷,南河復禹謀。
寧知瘴癘地,生入帝皇州。
雷雨蘇蟲蟄,春陽放學鳩。
洄沿炎海畔,登降閩山陬。
嶺路分中夏,川源得上流。
見花便獨笑,看草即忘憂。
自始居重譯,天星已再周。
鄉關絕歸望,親戚不相求。
棄杖枯還植,窮鱗涸更浮。
道消黃鶴去,運啟白駒留。
江妾晨炊黍,津童夜棹舟。
盛明良可遇,莫后洛城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的心境和思考。詩中反映了詩人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和感悟,同時也透露出他對人生、命運和歷史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寫東漢興唐年間,在南河邊上復原了大禹的治水謀略,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敬仰和對偉大事跡的贊美。接下來的一句提問“寧知瘴癘地,生入帝皇州”,表達了作者對瘴癘地(指嶺南地區的瘴癘疾病)的不畏懼,愿意融入帝皇的州府。詩句中的“瘴癘地”和“帝皇州”具體指嶺南地區和都城洛陽,通過對比表現了詩人的志向和追求。
接下來的幾句描寫了春天的景象,雷雨過后蘇蟲從地下蟄伏出來,陽光明媚放學之時鳩鳴聲傳來。這些場景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和詩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詩人的境遇和思考。詩中提到了洄沿炎海(指長江)的畔邊,登降閩山陬(指閩越地區山路的陡峭),寫出了詩人行程的美景。接著,“嶺路分中夏,川源得上流”,表達了詩人以功名為志向,希望能夠有所斬獲。
接下來的兩句“見花便獨笑,看草即忘憂”,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俗世的遺忘,表現了他追求自由和內心寧靜的心境。
詩末描述了詩人的境況和感慨。返回故鄉時,鄉關絕望,親戚不相求,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懷舊和對人情的失望。而“棄杖枯還植,窮鱗涸更浮”則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努力和奮斗,即使境遇不佳也不放棄追求。
最后幾句提到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道消黃鶴去,運啟白駒留”表達了人事無常的哲理,同時也映照了詩人自己的時代處境。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人生和歷史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愿望和對美好人生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