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圣制賜諸州刺史應制以題坐右 / 作者:張說 |
文明遍禹跡,鰥寡達堯心。
正在親人守,能令王澤深。
朝廷多秀士,熔煉比精金。
犀節同分命,熊軒各外臨。
圣主賦新詩,穆若聽薰琴。
先言教為本,次言則是欽。
三時農不奪,午夜犬無侵。
愿使天宇內,品物遂浮沉。
寄情群飛鶴,千里一揚音。
共躡華胥夢,龔黃安足尋。
|
|
奉和圣制賜諸州刺史應制以題坐右解釋: 詩詞中文譯文:
奉和皇命賜予各州的刺史,應作詩以題坐在右側。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唐朝皇帝賜諸州刺史的贊揚和祝福,以及對國家繁榮和人民安定的期望。作者認為文明的風氣已經遍布整個國家,人們的心胸寬廣,能夠像堯一樣關心鰥寡,正直的心意正在守護著國家的安寧,使得皇帝的恩澤滲透到深處。朝廷中有很多才子,猶如熔煉被尊貴的黃金所鑄造出來,這些才子將各自才華共同貢獻于國家,展示著皇帝的榮耀。詩中還描述了刺史們儀態莊重,充滿威嚴的形象。皇帝也時常賦詩,恭敬如聽音樂一般。詩中先提到要把教育放在首位,而后提到皇帝的指示非常令人欽佩。三農時期的工作有序進行,午夜時刻狗也不會擾亂。作者希望祈求國家內外的事物都能得以正常發展。向往飛翔的仙鶴,千里間傳揚美聲。共同尋找華胥的夢想,安定享樂。
賞析:
這首詩詞以朝廷賜予各州刺史的場景展開,將贊頌皇帝和祈愿國家繁榮安寧的情感表達了出來。詩中使用了許多古代帝王思想中常見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通過對才子和刺史的描述,展示了整個朝廷的浩瀚與莊嚴,以及文明風氣的普遍存在。詩詞的語言簡潔明了,表達了作者對唐朝繁榮昌盛的美好期望,同時也表達了對皇帝的敬佩之情。整首詩篇旨在對皇帝的崇敬和贊美,展現了唐朝的榮耀和繁榮,同時也表達了愿望和期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