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夢(并敘) / 作者:蘇軾 |
樂全先生夢人以詩三篇示之,字皆旁行而不可識。
傍有人道衣古貌,為讀其中一篇云:人事且常在,留質悟圓間。
凡四句,覺而忘其二,以告其客蘇軾。
軾以私意廣之云。
圓間有物物間空,豈有圓空入井中。
不信天形真個樣,故應眼力自先窮。
連環已解如神手,萬竅猶號未濟風。
稽首問公公大笑,本來誰礙更求通。
|
|
記夢(并敘)解釋:
《記夢(并敘)》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以及賞析:
中文譯文:
樂全先生夢人以詩三篇示之,
字皆旁行而不可識。
傍有人道衣古貌,
為讀其中一篇云:
人事且常在,留質悟圓間。
凡四句,覺而忘其二,
以告其客蘇軾。
軾以私意廣之云。
圓間有物物間空,
豈有圓空入井中。
不信天形真個樣,
故應眼力自先窮。
連環已解如神手,
萬竅猶號未濟風。
稽首問公公大笑,
本來誰礙更求通。
詩意:
這首詩詞講述了一個夢中的奇遇。樂全先生在夢中受到一位神秘人的指引,展示了三首詩,但其中的字卻以旁行的方式排列,難以辨認。旁邊站著一位穿古老衣著的人,讀出其中一篇詩的意思:“人的生活和事物的存在始終如一,通過觀察事物的本質來領悟宇宙的奧秘。”然而,樂全先生醒來后只記得其中的兩句,于是告訴了他的朋友蘇軾。蘇軾以個人的理解進行了擴展:“宇宙中有物質存在,物質之間卻是空虛的。怎么可能有圓的空虛進入井中呢?不相信天空的形狀是真實的,所以必須用眼力來探究。雖然迷惑不解,但通過不斷的思考,就能破解像神一樣的智慧。盡管萬事萬物都在發聲,但仍然不能完全領悟其中的奧秘。”最后,蘇軾向神秘人問候,神秘人大笑,并告訴蘇軾,我們應該超越表面的障礙,追求更深層次的理解。
賞析:
這首詩詞以夢境為背景,通過描述夢中的奇妙經歷,表達了對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詩中出現的神秘人和旁行的字排列增加了詩的神秘感和趣味性。詩人通過對宇宙本質的思考,表達了對世界的追求和對真理的探索。詩中的“圓間有物物間空”以及“豈有圓空入井中”等表達,突出了對宇宙本源和事物本質的質疑,展示了詩人對于現實世界的深入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尋。最后,詩人向神秘人致意,并通過神秘人的大笑,傳遞出一種超越表面現象、追求更高層次的智慧和理解的意愿。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復雜而深刻的哲學思考,融合了夢境與現實、人生與宇宙的主題。通過對夢中詩篇的描寫和對夢后遺忘的反思,詩人引導讀者思考人生的真實性和對宇宙的認知。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思和啟迪,鼓勵人們超越常規思維,勇于追尋真理和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