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燭處士辭金陵,相國杜公歸舊山,因以寄贈 / 作者:鄭谷 |
相庭留不得,江野有苔磯。
兩浙尋山遍,孤舟載鶴歸。
世間書讀盡,云外客來稀。
諫署搜賢急,應難惜布衣。
|
|
梁燭處士辭金陵,相國杜公歸舊山,因以寄贈解釋: 梁燭處士辭金陵,
相國杜公歸舊山。
因以寄贈,
相庭留不得,
江野有苔磯。
兩浙尋山遍,
孤舟載鶴歸。
世間書讀盡,
云外客來稀。
諫署搜賢急,
應難惜布衣。
中文譯文:
梁燭先生辭別了金陵,
相國杜公回歸故山。
寫下這首詩送給杜公,
辭別無法向相庭留連,
江河的野外有積滿苔藻的岸石。
游歷了兩浙山川的遼闊,
孤舟上載著仙鶴歸來。
閱讀過世間的書籍無數,
在云外的客人來得也稀少。
秉持諫言之職急于搜尋賢才,
也難以珍惜自己的布衣生活。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梁燭處士辭別金陵的情景,以及相國杜公回歸故山的場景。詩人鄭谷將自己的心情和思緒借景寄托于自然景觀和人物行動中。
詩中雖然沒有直接表達出具體的情感,但透過描述與細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離別和歸鄉的壓抑與思索。相鄰兩句“相庭留不得,江野有苔磯”巧妙地表達了梁燭處士無法再停留在相庭中,只能望著滿布苔藻的江石依依不舍。
接下來的兩句“兩浙尋山遍,孤舟載鶴歸”展示了梁燭處士的游歷經歷,他踏遍兩浙的山川,最終孤舟載著仙鶴歸來,回到了他所熱愛的故鄉。
最后兩句“世間書讀盡,云外客來稀。諫署搜賢急,應難惜布衣”,既描繪了梁燭處士對于俗世的厭倦,又表達了他對于公務之忙碌和名利之沖突的無奈。他已經閱讀了世間的書籍,感受過世間的繁華,但來訪的客人稀少,而他又有責任搜尋賢才,往往無心享受自己的平凡生活。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景物描寫,展示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浮躁世俗的厭倦。表達了對于歸鄉和平凡生活的向往,以及對于交游和權利的淡漠與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