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關道中 / 作者:鄭谷 |
白道曉霜迷,離燈照馬嘶。
秋風滿關樹,殘月隔河雞。
來往非無倦,窮通豈易齊。
何年歸故社,披雨剪春畦。
|
|
潼關道中解釋: 《潼關道中》是唐代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潼關道上的景色,并抒發了詩人對離鄉之苦和對歸鄉盼望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白道上凌晨的霜霧迷蒙,馬嘶聲被迎面的燈火照亮。
秋風吹拂著路旁的樹葉,半圓的殘月掛在河的另一側,河邊的雞鳴聲阻隔了歸路。
往來的人們并不覺得疲倦,窮與達又何曾容易平衡。
何時才能回到故鄉的田野,披著雨水,剪春的田地。
詩詞描繪了潼關道上的景色,以及在這個道路上來往行人的艱辛和渴望歸鄉的情感。白道上的霜霧給人一種凄涼和冷清的感覺,離鄉的苦難由馬嘶聲和迎面照亮的燈火所烘托出來。秋風吹拂著路旁的樹葉,河的對岸掛著一彎殘月,將離鄉的孤寂感和盼望歸家的情緒隔開。詩人通過描繪景色和表達內心感受,抒發了對鄉愁的深情和對回歸故里的渴望。
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以簡潔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詩人把自己內心的思緒融入其中,通過景色的變幻來體現自己離鄉的苦楚和對歸鄉的渴望,揭示了人在異鄉的孤獨和對家鄉的懷念之情。整首詩詞更像是一首自述性的詩歌,通過描繪詩人內心的情感,使讀者也能感同身受,與詩人一起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