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和秀上人長安寺居言懷寄渚宮禪者 / 作者:鄭谷 |
舊齋松老別多年,香社人稀喪亂間。
出寺只知趨內殿,閉門長似在深山。
臥聽秦樹秋鐘斷,吟想荊江夕鳥還。
唯恐興來飛錫去,老郎無路更追攀。
|
|
次韻和秀上人長安寺居言懷寄渚宮禪者解釋: 次韻和秀上人長安寺居言懷寄渚宮禪者
舊齋松老別多年,
香社人稀喪亂間。
出寺只知趨內殿,
閉門長似在深山。
臥聽秦樹秋鐘斷,
吟想荊江夕鳥還。
唯恐興來飛錫去,
老郎無路更追攀。
中文譯文:
多年未見,舊齋松木已經老去,
香壇上拜的人越來越稀少,
出寺之后,只知趨向內殿,
閉門之后,卻仿佛置身深山。
躺在床上,聆聽秋天的鐘聲漸漸消散,
吟唱之間,想象著夕陽下荊江的鳥兒歸來,
只是擔心一旦被激發的靈感來臨,便飛走離開,
老朋友啊,再也找不到一條路去追尋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鄭谷所寫,表達了禪者在長安寺內的心境和思念的情感。
詩人禪者多年未見,舊齋里的松木已經老去,香壇上拜的人越來越少。出寺后的禪者只知趨向內殿,閉門之后仿佛又回到了深山中,表達了禪者在世俗之外追求寧靜和安寧的心態。
詩人躺在床上聆聽著秋天的鐘聲漸漸消散,吟唱之間想象著夕陽下荊江的鳥兒歸來,表現了禪者在內心中追求自然美景的情感。然而,詩人卻擔心一旦靈感來臨就會離開,老朋友再也找不到一條路去追尋。
整首詩描繪了禪者的生活場景和心情,在深山中寂靜的修行中感嘆歲月的流轉,思念遠方和擔心靈感的離去。通過表現禪者的內心世界,展示了一種追求寧靜和自然的生活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