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直坊(并敘) / 作者:蘇軾 |
富鄭公之客李君諱常,登人也。
故太守李公諱師中,榜其閭曰遺直。
而其子大方,求詩于軾,為賦一首。
使君不浪出,羔雁親扣門。
先生但清坐,薤水已多言。
當時邦人化,市無晨飲豚。
歲月曾幾何,客主皆九原。
魯經有余嘆,楚些無歸魂。
我作遺直詩,過者式其藩。
|
|
遺直坊(并敘)解釋:
《遺直坊(并敘)》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富鄭公之客李君諱常,登人也。
故太守李公諱師中,榜其閭曰遺直。
而其子大方,求詩于軾,為賦一首。
使君不浪出,羔雁親扣門。
先生但清坐,薤水已多言。
當時邦人化,市無晨飲豚。
歲月曾幾何,客主皆九原。
魯經有余嘆,楚些無歸魂。
我作遺直詩,過者式其藩。
詩意:
這首詩是蘇軾以遺直坊為題所作,描繪了富鄭公的客人李君常常來訪的情景。李君是太守李公的兒子,請求蘇軾寫一首詩。雖然使君不經常外出,但羔雁卻親自敲門。蘇軾只是靜靜地坐著,但他的話語已經多如薤水。那個時代人們生活富足,市場上沒有早晨喝的豚肉湯。歲月流轉,客人和主人都已經離開了九原。魯經中有許多感慨,楚地卻沒有歸魂。我寫了這首遺直詩,過去的人們如式樣一般來到這里。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懷舊之情。蘇軾以遺直坊為背景,通過描寫李君常來訪的情景,表達了對過往時光和逝去的人事的思念。詩中通過對當時時代背景的描繪,展現了那個時代市井生活的富足和人們的安居樂業。詩人以魯經和楚地的比較,抒發了對過去人事的感慨和對逝去的人的思念之情。最后,蘇軾表達了自己寫這首詩詞的心情,以及過去的人們都如儀式一般來到這里的意象,展示了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尊重和追憶。
整首詩行文簡潔明快,抒情含蓄。通過對具體情境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過去時光和人事的感慨和懷念之情,體現了詩人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關注和敬仰,同時也表達了對人事更迭和時光流轉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