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嵋山 / 作者:鄭谷 |
萬仞白云端,經春雪未殘。
夏消江峽滿,晴照蜀樓寒。
造境知僧熟,歸林認鶴難。
會須朝闕去,只有畫圖看。
|
|
峨嵋山解釋: 《峨嵋山》是唐代鄭谷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峨嵋山的壯麗景色。
原文:“萬仞白云端,經春雪未殘。夏消江峽滿,晴照蜀樓寒。造境知僧熟,歸林認鶴難。會須朝闕去,只有畫圖看。”
中文譯文:“數萬丈白云高懸,經歷了春雪尚未融化。夏天江水消融,江峽滿溢,晴天下蜀樓寒冷。構筑了這片景境,知道的只有居住在山上的僧人。回歸自然之林,很難再見到翩翩起舞的仙鶴。有機會必須登上朝闕,只能通過畫圖來欣賞。”
詩意是描述了峨嵋山的高山氣勢和美麗景色。詩中描繪了峨嵋山雪未融盡,江水滿溢的景象,山頂白云環繞,晴天時光照耀下的蜀樓顯得格外寒冷。另外,詩人還表達了對峨嵋山僧人和仙鶴的尋覓與留戀之情。最后,詩人提到想要欣賞到更廣闊的美景,必須要登上朝闕,否則只能通過畫圖來欣賞。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川景色和人文元素,展現了峨嵋山的壯麗和美麗。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這座山的向往和留戀之情,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詞語描繪了峨嵋山的壯麗景色和與之相伴的歷史文化,給人一種親臨其境之感,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和美好的愿望。整首詩簡潔明快,用詞質樸自然,意境深遠,富有感情色彩,展示了詩人對峨嵋山的深深喜愛和對自然景觀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