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遇其三 / 作者:李白 |
昔余聞嫦娥。
(嫦一作【女亙】)
竊藥駐云發。
不自嬌玉顏。
方希煉金骨。
飛去身莫返。
含笑坐明月。
紫宮夸蛾眉。
隨手會凋歇。
|
|
感遇其三解釋:
《感遇其三》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日我聽聞嫦娥,偷取仙藥留在云端。她并不以美貌自傲,而是渴望煉就金身。她飛向遠方,再也不回來。她含笑坐在明亮的月亮上,她的眉毛被稱頌于紫宮。然而,她的容顏卻如隨手凋謝的花朵。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對嫦娥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嫦娥是中國傳說中的仙女,她在月宮中嫁給了后羿,并因偷食仙藥而被放逐到月亮上。詩人通過描繪嫦娥的形象,傳達了對她追求卓越、不畏艱難的精神的贊美。詩中也暗示了人世間美好事物的消逝和無常。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嫦娥的形象和命運。詩中的嫦娥并不以自己的美貌自傲,而是追求更高的境界,希望煉成金身。她放棄了人世間的歡樂和安逸,選擇了飛向未知的遠方,再也不回頭。她坐在明亮的月亮上,含笑而坐,但她的美麗卻是短暫的,如同隨手凋謝的花朵。這種對美的追求和對命運的執著,給人一種深深的感動和思考。
這首詩描繪了嫦娥的形象和她的追求,折射出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命運的思考。詩中的嫦娥象征著追求卓越的精神,她的追求超越了塵世的歡愉和容顏的美麗,而是追求內在的升華和境界的提升。詩人通過描寫嫦娥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美和境界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人生中美好事物的短暫和無常,引發人們對生命和命運的思考。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嫦娥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借此反思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