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文與可墨竹(并敘) / 作者:蘇軾 |
亡友文與可有四絕,詩一,楚詞二,草書三,畫四。
與可嘗云:世無知我者,惟子瞻一見,識吾妙處。
既沒七年,睹其遺跡,而作是詩。
筆與子皆逝,詩今誰為新。
空遺運斤質,卻吊斷弦人。
|
|
書文與可墨竹(并敘)解釋:
《書文與可墨竹(并敘)》是蘇軾的一首詩,描述了蘇軾對已故友人文與可的懷念和對藝術創作的思考。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書文與可墨竹(并敘)
世無知我者,惟子瞻一見,
識吾妙處。
既沒七年,睹其遺跡,
而作是詩。
筆與子皆逝,
詩今誰為新。
空遺運斤質,
卻吊斷弦人。
詩意:
這首詩是蘇軾對友人文與可的懷念之作。蘇軾認為自己在世間沒有被真正理解的人,只有文與可曾經一瞥過他的才華所在。雖然文與可已經去世七年,蘇軾在看到他的遺跡之后寫下了這首詩。他感嘆道,他們曾一同追求藝術,如今文與可和他的才華都已逝去,那么在當下,還有誰能為這個世界帶來新的藝術之美呢?蘇軾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他們共同追求的精神,如同失去了運用筆墨的能力和創作詩歌的能力。他感慨于這一切,卻只能自己默默地懷念著已逝去的朋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對友人文與可的追思和對自身創作能力的懷疑。蘇軾認為自己在世間無人理解,只有文與可曾看到過他的才華所在,這突顯了蘇軾在文學藝術領域的獨特才情。然而,隨著文與可的離世,蘇軾感到自己與他們共同追求的精神已經消逝,使得他產生了對自己創作能力的質疑。詩中的筆與子逝去的意象,以及詩句中的運斤質和斷弦人,都表達了蘇軾對自己創作才華逝去的憂慮和對時代現狀的反思。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表達對已逝友人的懷念和對自身才華的思考,展示了蘇軾內心深處的孤獨和矛盾。蘇軾通過詩歌表達了他對友人的敬重和對自身創作能力的懷疑,同時也反映了他對時代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思考。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情感和思想內涵,展現了蘇軾作為文學巨匠的才情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