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和二首(來詩言飲酒、畫竹石、草書·) / 作者:蘇軾 |
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
且復歌呼相和,隔墻知是曹參。
丹青已自前世,竹石時窺一斑。
五字當還靖節,數行誰似高閑。
|
|
再和二首(來詩言飲酒、畫竹石、草書·)解釋:
《再和二首(來詩言飲酒、畫竹石、草書)》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置酒未逢休沐,
便同越北燕南。
且復歌呼相和,
隔墻知是曹參。
丹青已自前世,
竹石時窺一斑。
五字當還靖節,
數行誰似高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蘇軾與友人共飲的情景,并以此為契機,表達了他對繪畫、竹石和草書藝術的思考。詩中也表達了對曹參的敬佩與贊美,贊頌了曹參的才華。通過描述自己的境遇和對藝術的熱愛,詩人展示了對高尚情操和寧靜生活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的典型風格,簡潔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首句"置酒未逢休沐"意味著作者忙碌的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放松。"越北燕南"指的是與友人相聚,共同歡慶。接下來的兩句"且復歌呼相和,隔墻知是曹參"表達了作者與友人的歡樂和共鳴,同時也表達了對曹參才華的贊美。"丹青已自前世,竹石時窺一斑"揭示了作者對繪畫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對過去文人墨客的敬仰。最后兩句"五字當還靖節,數行誰似高閑"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要求,要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追求寧靜閑適的生活。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流暢的節奏展示了蘇軾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通過描繪自己的境遇和與友人的歡聚,表達了對曹參的景仰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整體上,這首詩詞既表達了作者的個人情感和追求,又抒發了對藝術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美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