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宓公琴臺詩三首 / 作者:高適 |
宓子昔為政,鳴琴登此臺。
琴和人亦閑,千載稱其才。
臨眺忽凄愴,人琴安在哉。
悠悠此天壤,唯有頌聲來。
邦伯感遺事,慨然建琴堂。
乃知靜者心,千載猶相望。
入室想其人,出門何茫茫。
唯見白云合,東臨鄒魯鄉。
皤皤邑中老,自夸邑中理。
何必升君堂,然后知君美。
開門無犬吠,早臥常晏起。
昔人不忍欺,今我還復爾。
|
|
宓公琴臺詩三首解釋: 《宓公琴臺詩三首》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琴臺為背景,抒發了作者對宓子琴才的贊嘆和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宓公曾經治理國家,鳴琴登上這座臺。琴音和人都無憂無慮,千年來稱頌他的才華。站在高臺眺望,忽然感到凄愴之情,不知道人和琴現在在何處。悠悠大地,只聽到頌歌的聲音。邦伯感慨宓子的遺事,激發起搭建琴堂的激情。從此知道安寧的人心,千年來仍然相互期盼。進入房間想起他的人,走出門去就是一片茫茫。只能看到白云匯聚,向東望去是鄒魯的鄉村。鄉中有許多皤皤白發的老人,自夸鄉中人的理智。為什么一定要登上君王的堂上,才能知道君王的美。開門沒有狗叫,早早睡覺常常早起。古人不忍欺騙,現在我也如此。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宓子琴的敬佩和懷念之情。宓子曾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他更以琴藝聞名。詩詞中表現了宓子琴才卓著,千年來仍然受人稱頌。作者登上琴臺,眺望遠方,忽然感到凄愴之情,不知道宓子和他的琴現在在何處。他憑借頌歌回憶起宓子的遺事,感慨萬分,激發起自己建琴堂的激情。從此作者領悟到寧靜者的心境,他們千年來仍然相互期盼。他想起宓子,他的思念如此之深,走出門去,世界是一片茫茫。只能看到白云匯聚,朝東望去是鄒魯鄉村。那里有許多皤皤白發的老人,自夸鄉中人的理智。作者認為,想要欣賞君王的美麗,并不需要身份地位,只需要心靈的寧靜。詩詞傳達了作者對宓子琴才的贊嘆,以及對安寧和智慧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