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熙畫秋山平遠(潞公為跋尾·) / 作者:蘇軾 |
玉堂晝掩春日閑,中有郭熙畫春山。
鳴鳩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間。
離離短幅開平遠,漠漠疏林寄秋晚。
恰似江南送客時,中流回頭望云巘。
伊川佚老鬢如霜,臥看秋山思洛陽。
為君紙尾作行草,炯如嵩洛浮秋光。
我従公游如一日,不覺青山映黃發。
為畫龍門八節灘,待向伊川買泉石。
|
|
郭熙畫秋山平遠(潞公為跋尾·)解釋:
《郭熙畫秋山平遠(潞公為跋尾·)》是蘇軾于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該詩以郭熙所畫的春山為起點,描繪了一幅秋山的美景和意境,表現了對故鄉的懷念和對自然的贊美,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對藝術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感悟。
中文譯文:
在玉堂里,白天春日掩著窗戶,里面有郭熙畫的春山。鳴鳩和乳燕剛剛醒來,白色的波浪和青色的山峰不屬于人間。離離短幅的畫卷展開平遠,疏疏的樹林寄托著秋天的晚霞。就像送客時在江南,往回看云巘的山峰。伊川的佚老,他的白發像霜一樣,躺在那里看秋山,想念洛陽。為你畫了龍門和八節灘,等著到伊川去買泉石。
詩意:
這首詩詞以郭熙所畫的春山為起點,展露出了秋天的美景和意境,表現了對故鄉的懷念和對自然的贊美,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對藝術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感悟。詩中通過藝術形象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和對生命的感悟,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美景和意境,表現了對故鄉的懷念和對自然的贊美。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藝術形象,表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和對生命的感悟。同時,詩人還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詩詞情感含蓄、意境深遠,給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