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路難二首 / 作者:高適 |
長安少年不少錢,能騎駿馬鳴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邊,美人弦管爭留連。
黃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棄捐。
安知憔悴讀書者,暮宿靈臺私自憐。
君不見富家翁,舊時貧賤誰比數。
一朝金多結豪貴,萬事勝人健如虎。
子孫成行滿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
自矜一身忽如此,卻笑傍人獨愁苦。
東鄰少年安所如,席門窮巷出無車。
有才不肯學干謁,何用年年空讀書。
|
|
行路難二首解釋: 《行路難二首》
富貴不易得,青春易消磨。
愿讀書者知勵志,贏得出人頭角。
《行路難二首》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詩,通過描繪長安的富貴與貧困兩個對比,表達了讀書求知的重要性和對于人生的意義。
詩中描述了長安的年輕人有著豐富的財富,能夠騎著駿馬揮舞著金鞭。而這些年輕人卻只是在大道邊上與官員相遇,與美人以琴簫爭相親近。他們手中的黃金多得如斗,嘴上的話如山一樣多,卻舍不得用和忍不住放下。然而,這些年輕人卻不知道讀書之人的艱辛,晚上只能在寺廟的靈臺上自憐。
詩的第二首描繪了貧困的東鄰少年,出門沒有馬車,住的是貧窮的小巷。雖然他有才華,但不愿意去做拜訪官員朝貢的事情,只是一味地讀書。詩人對這種行為表示質疑,以為讀書也不能過于偏執,還應該有實踐的機會。
這首詩通過對長安年輕人和東鄰少年的描寫,強調了讀書求知的重要性。盡管財富和權力可以帶來一時的榮耀,但只有通過讀書才能夠在人生中獲得真正的成就和意義。詩人的觀點是,雖然讀書者可能會感到辛苦和憔悴,但他們最終會得到回報。而那些財富和權力只是曇花一現,缺乏持久的價值。通過對比和反問,詩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并對那些過于追求財富和權力的人提出了警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