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杭十五年復游西湖用歐陽察判韻 / 作者:蘇軾 |
我識南屏金鯽魚,重來拊檻散齋余。
還従舊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覓手書。
葑合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
誰憐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憶孟諸。
|
|
去杭十五年復游西湖用歐陽察判韻解釋:
詩詞:《去杭十五年復游西湖用歐陽察判韻》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我識南屏金鯽魚,
重來拊檻散齋余。
還従舊社得心印,
似省前生覓手書。
葑合平湖久蕪漫,
人經豐歲尚凋疏。
誰憐寂寞高常侍,
老去狂歌憶孟諸。
中文譯文:
我認識南屏金鯽魚,
重回來輕輕拍打欄桿,
再次從過去的社交圈子中找到心靈的印記,
仿佛省悟了前世尋覓手寫之書。
菱荇相合的平靜湖水已久被草花覆蓋,
人們歷經了豐收的歲月仍然凋零稀疏。
誰會憐惜寂寞的高級官員,
年老時回想起狂歌與孟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在復游西湖時寫的,表達了他對過去和現在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蘇軾重回西湖的場景,他再次來到這里,輕輕拍打欄桿,散步在齋房的余地。這里提到的南屏金鯽魚是指南屏山下的金鯽魚池,蘇軾對這里的景色非常熟悉。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他再次來到這里,與過去的社交圈子相聚,重新找到了心靈的印記。這里的"心印"可以理解為蘇軾在這里找到了心靈共鳴和情感的觸動,似乎領悟到了以往生命的意義和目標。"省悟前生覓手書"表達了他渴望尋找前世的記憶、讀懂生命的軌跡。
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西湖的景色和人事的變遷。湖水被蘆葦和水草覆蓋,形成了蕪漫的景象。人們經歷了繁華的歲月,但依然無法抵擋歲月帶來的凋零和稀疏。這里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寄托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和憂慮。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自己的寂寞和對過往歲月的回憶。"高常侍"指的是蘇軾自己曾擔任的官職,而"孟諸"則是指孟州,蘇軾在孟州任職時的情景和友人。這里他感嘆自己年老時的寂寞和對過去的懷念,通過"狂歌"表達了他年輕時的豪情壯志和對往事的追憶。
整首詩以蘇軾游覽西湖的經歷為脈絡,通過對自然景色、人事變遷和個人心境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變化的思考和感慨,同時抒發了對過去歲月和友人的懷念之情。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和細膩的情感,展現了他對西湖的深情和對生命的思考,讓讀者在詩意中感受到了時光的流轉和生命的脆弱與美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