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張道士歸茅山謁李尊師 / 作者:皇甫冉 |
向山獨有一人行,近洞應逢雙鶴迎。
嘗以素書傳弟子,還因白石號先生。
無窮杏樹行時種,幾許芝田向月耕。
師事少君年歲久,欲隨旄節往層城。
|
|
送張道士歸茅山謁李尊師解釋: 送張道士歸茅山謁李尊師
向山獨有一人行,近洞應逢雙鶴迎。
嘗以素書傳弟子,還因白石號先生。
無窮杏樹行時種,幾許芝田向月耕。
師事少君年歲久,欲隨旄節往層城。
譯文:
送張道士回茅山探訪李尊師
向山之行只有一人,靠近洞口應該會遇到雙鶴迎接。
曾經傳授素書給弟子,又因為名字白石而被尊稱為先生。
無盡的杏樹行走時種植,幾許的芝田在月光下耕種。
師事少君有著多年的歲月,想要跟隨著道袍往高層城。
詩意:
這首詩是皇甫冉送給張道士的一首送別詩,道士張要回茅山去拜訪李尊師。詩中描繪了道士行走的景象,山中只有他一人,接近洞口時會遇到兩只鶴迎接。張道士曾經傳授給弟子許多書籍,因為他的名字“白石”而被尊稱為先生。詩中還描述了茅山的自然景色,有無盡的杏樹和芝田。張道士跟隨著李尊師學習已經有多年,現在他想要跟隨李尊師去更高級的城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清雅的語言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道士修行的情景。詩人通過描述道士行走的山景,以及洞口的雙鶴迎接,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詩中也展現了道士的學識和修行之道,通過素書傳授給弟子,然后因為名字而被尊稱為先生。杏樹和芝田的描寫則展現了茅山的自然景色和修道之地的美好。最后,詩人表達了張道士對李尊師的敬仰和愿意跟隨他往更高層城市的決心。整首詩以抒發別情、贊美道士和表達愿意跟隨的意愿為主題,傳遞出詩人對道家修行和師徒情誼的追求和崇敬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