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裴補闕吳寺見尋(一作酬袁補闕中天寺見寄) / 作者:皇甫冉 |
東林初結(jié)構(gòu),已有晚鐘聲。
窗戶背流水,房廊半架城。
遠山重疊見,芳草淺深生。
每與君攜手,多煩長老迎。
|
|
酬裴補闕吳寺見尋(一作酬袁補闕中天寺見寄)解釋: 詩詞:《酬裴補闕吳寺見尋(一作酬袁補闕中天寺見寄)》
作者:皇甫冉
東林初結(jié)構(gòu),已有晚鐘聲。
窗戶背流水,房廊半架城。
遠山重疊見,芳草淺深生。
每與君攜手,多煩長老迎。
中文譯文:
東林初搭建,已經(jīng)有晚鐘聲。
窗戶背對著流水,房廊半遮住城。
遠山疊疊重疊可見,芳草淺淺深深生。
每次與你攜手,常常被長老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皇甫冉寫給裴補闕或袁補闕的回信。詩中描繪了一個景色宜人的寺廟,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和對友情的珍視。
詩的開頭,東林初搭建,已有晚鐘聲,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接著,窗戶背對著流水,房廊半遮住城,描繪了寺廟的布局和環(huán)境,給人一種寧靜而又隱蔽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遠山疊疊重疊可見,芳草淺淺深深生,描繪了寺廟周圍的山景和草地,給人一種美麗而宜人的感覺。
最后兩句,每次與你攜手,常常被長老迎,表達了作者與友人相聚時的喜悅和被長老迎接的熱情。這里的長老可以理解為寺廟中的長者,也可以理解為友人的長輩。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美麗寧靜的寺廟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和對友情的珍視。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情關(guān)懷,詩中融入了對友情的贊美和對友人的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