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廬山歌送至弘法師兼呈薛江州 / 作者:皇甫冉 |
釋子去兮訪名山,禪舟容與兮住仍前。
猿啾啾兮怨月,江渺渺兮多煙。
東林西林兮入何處,上方下方兮通石路。
連湘接楚饒桂花,事久年深無杏樹。
使君愛人兼愛山,時(shí)引雙旌萬木間。
政成人野皆不擾,遂令法侶性安閑。
|
|
廬山歌送至弘法師兼呈薛江州解釋: 這首詩詞是唐代皇甫冉創(chuàng)作的《廬山歌送至弘法師兼呈薛江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廬山歌送至弘法師兼呈薛江州》
釋子去兮訪名山,
禪舟容與兮住仍前。
猿啾啾兮怨月,
江渺渺兮多煙。
東林西林兮入何處,
上方下方兮通石路。
連湘接楚饒桂花,
事久年深無杏樹。
使君愛人兼愛山,
時(shí)引雙旌萬木間。
政成人野皆不擾,
遂令法侶性安閑。
譯文:
釋子離去,前往尋訪名山,
禪舟停泊,仍然前行。
猿猴啼叫,怨恨皎潔的月亮,
江水茫茫,彌漫著濃重的煙霧。
東林、西林,穿越到何處?
從上面走,從下面走,都通向石徑。
連綿湘江與楚江,豐富著桂花,
多年以來,深處事物,卻無杏樹。
使君既愛人,也愛山,
時(shí)常引領(lǐng)雙旌,穿梭于萬木之間。
政務(wù)已成,人與野外都不打擾,
從而讓法侶們性情安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gè)釋子離去游歷名山的情景,作者皇甫冉以優(yōu)美的詩句描繪了山水之美,以及主人公對自然與修行的向往和追求。
詩中描繪了禪舟行駛在江水上的景象,猿猴的啼叫和月亮的明亮成為詩人心中的怨恨之物,江水茫茫,煙霧繚繞,給人以寂靜、迷離的感覺。
詩中提到的東林、西林和石路,是指廬山上的著名景點(diǎn),展示了作者在游山玩水中的自由穿梭。另外,連綿的湘江和楚江,豐饒的桂花,讓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使君(指弘法師)既愛人民,也熱愛廬山。使君時(shí)常引領(lǐng)雙旌,象征著他的威嚴(yán)和高尚品德,在廬山間游歷,享受自然風(fēng)光。
最后兩句表達(dá)了使君治理有方,人民與自然和諧共處,法侶們安享寧靜的生活。
整首詩以廬山的山水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表達(dá)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向往,以及對和諧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中運(yùn)用了流暢的抒情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寓意的融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撞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