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匡山 / 作者:李白 |
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搖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云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
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
|
別匡山解釋:
《別匡山》是唐代李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晨,山峰若畫,藍天與峰巒錯落有致。
藤蔓的影子隨風搖動,輕拂著門檻垂下。
我常帶著狗伴隨著走來的小徑,回到人間時,帶著樵夫歸去。
看著云朵飄移的客人倚在啼叫的猿樹旁,
洗缽的和尚走到失去了鶴的池塘邊。
不要怪我不愿意留戀清幽的環境,
我已經將心思交給了書籍和劍,許給明朝的時代。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李白在匡山的別離情景。清晨時分,李白欣賞著美麗的山峰和藍天,藤蔓的影子隨風搖擺,輕輕拂過門檻。他經常沿著小徑帶著狗伴隨來,傍晚時分又帶著樵夫一同回歸人間。他看到有些客人倚著啼叫的猿樹,還看見一個和尚走到失去鶴的池塘邊洗缽。李白說不要怪他不愿意留戀這樣的清幽環境,因為他已經將自己的心思托付給了書籍和劍,為了未來的明朝時代。
賞析:
《別匡山》是一首別離詩,通過描繪山峰、藤蔓、猿樹和池塘等景物,表達了詩人離開匡山的心情。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將自然景物與人物活動相結合,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詩人通過對自然環境和人物的描繪,展示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間的歸屬感。他將自己的心思投入到書籍和劍中,表達了他對未來明朝時代的期望和承諾。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嘆和對未來的希望。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人物的活動,詩人展示了自己的離愁別緒和對歸途的期盼。這首詩詞既有李白獨特的個人情感表達,又融入了對社會時代的思考,展現了他作為一個詩人的情感和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