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出洞仙觀 / 作者:趙嘏 |
露濃如水灑蒼苔,洞口煙蘿密不開。
殘月色低當戶后,曉鐘聲迥隔山來。
春生藥圃芝猶短,夜醮齋壇鶴未回。
愁是獨尋歸路去,人間步步是塵埃。
|
|
早出洞仙觀解釋: 《早出洞仙觀》是唐代趙嘏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作者清晨離開洞仙觀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于人間繁華的疏離和對修行歸宿的深思。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露水濃厚如水滴在蔓藤上,
洞穴口密布草煙閉合。
月光殘缺低于戶后,
清晨的鐘聲從山外傳來。
春天的藥圃里靈芝尚短小,
夜晚壇上的鶴尚未歸來。
我心中憂愁,孤獨地尋找歸程,
而人間卻充滿了塵埃。
這首詩詞詩意深遠,言簡意賅。通過描繪洞仙觀景物的細節,詩人將自然景觀和人間生活相對照,表達了對人間塵俗的疏離和對修行歸宿的追求。墻上的苔蘚上灑滿了厚重的露水,洞口被密密的草煙封閉,象征著洞穴中的潔凈和純凈。殘缺不完整的月亮低垂在房屋后方,清晨的鐘聲遠遠地從山那邊傳來,強調了作者與人世間的距離和疏離感。描寫夜晚齋壇中的鶴尚未歸來,意味著修行者尚未歸于自己的真我,而是在人間彷徨。最后兩句"愁是獨尋歸路去,人間步步是塵埃"則是對人間繁華喧囂的詰問與反思,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生活的疲倦和對修行道路的渴望。
整首詩詞以寫景抒懷的手法,通過自然景物和人間生活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清凈和修行的向往。詩中的洞仙觀成為了作者的避世之所,同時也象征著修行者追求超離塵世求得自我的境地。詩詞中不僅融入了自然景觀的描繪,還以對比的手法凸顯了作者的內心思緒。這種思緒的表達增加了詩詞的內涵和深度,使詩人的追求和思考得以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