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嶺下 / 作者:趙嘏 |
知有巖前萬樹桃,未逢搖落思空勞。
年年盛發無人見,三十六溪春水高。
|
|
千秋嶺下解釋: 千秋嶺下,唐代趙嘏所作的這首詩詞,描述的是一個嶺下的景色。
中文譯文:
在千秋的山下,
有萬樹桃花在巖前盛開,
盡管它們還未經歷風雨搖落,
但已讓人思慮空勞。
這壯麗的景色每年都在綻放,
卻沒有人能夠欣賞到,
三十六溪的春水也湍急澎湃。
詩意和賞析:
《千秋嶺下》通過描繪山下的桃花,表現了自然的壯美和獨立于人類的生命力。桃花雖然尚未經歷風霜的洗禮,但它們仍然在巖前盛開,展現出生機和美麗。作者用“思慮空勞”一句表達了人們的思考和勞苦往往是虛無縹緲的,與桃花的生無可戀相比,更顯得渺小無力。每年桃花都盛開,而無人能夠欣賞到它們的美麗,這無疑是人們錯過了一場美景,也暗示了人們對自然美的忽視和疏遠。最后,作者提到了“三十六溪”的春水,形容其湍急澎湃,也繼續表現了自然界的生機和活力。
整首詩以山下的桃花為主線,通過描繪桃花的美麗和人們對其的忽視,給人以深思和反思的空間。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的力量和動態,表達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整體上,這首詩詞美麗而深邃,啟迪人們對自然美的重視和珍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