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興其三 / 作者:李白 |
裂素持作書。
將寄萬里懷。
眷眷待遠信。
竟歲無人來。
征鴻務隨陽。
又不為我棲。
委之在深篋。
蠹魚壞其題。
何如投水中。
流落他人開。
不惜他人開。
但恐生是非。
|
|
感興其三解釋:
詩詞:《感興其三》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裂素持作書,
將寄萬里懷。
眷眷待遠信,
竟歲無人來。
征鴻務隨陽,
又不為我棲。
委之在深篋,
蠹魚壞其題。
何如投水中,
流落他人開。
不惜他人開,
但恐生是非。
中文譯文:
撕裂素箋,寫下書信,
將寄托千里之思念。
眷戀地等待著遙遠的來信,
竟然一年又一年無人前來。
征鴻南飛又與陽光同行,
卻并非為我而停歇棲息。
將它們委托在深深的匣子里,
蠹魚啃咬著上面的字句。
何不如將信投入水中,
讓它們隨波逐流,被他人拆閱。
不介意他人的閱讀,
只是擔心引發是非口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李白對于寄托心思于書信的期待和失望之情。詩人將心情寄托于信紙上,裂開素箋寫下自己的思念,希望可以將這份思念寄送給遠方的人。然而,多年過去了,卻始終沒有等到對方的來信,讓他感到十分失望和孤寂。
詩中提到的征鴻可能指代南飛的候鳥,它們與陽光同行,自由地穿越了千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詩人自己,他無法停留棲息,只能將思念寄托在信紙中,放入深篋中保存。然而,時間的流逝以及蠹魚的啃咬使得信紙上的字句逐漸模糊、破損。
在詩的結尾,詩人思考著將信紙投入水中,讓它們隨波逐流,被其他人拆閱。詩人表示并不在意他人的閱讀,只是擔心引發是非的閑言碎語。這或許是詩人對于自己心靈寄托的一種放手和釋然,他愿意將思念托付給他人,但又擔心可能引發的爭議和非議。
整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揭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無常。詩人的孤獨和失望在詩中得到了真實而深刻的表達,同時也傳遞出對于人際關系和社會輿論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