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三思挽歌 / 作者:李嶠 |
玉匣金為縷,銀鉤石作銘。
短歌傷薤曲,長暮泣松扃。
事往昏朝霧,人亡折夜星。
忠賢良可惜,圖畫入丹青。
|
|
武三思挽歌解釋: 詩詞:《武三思挽歌》
作者:李嶠(唐代)
中文譯文:
玉匣金為縷,銀鉤石作銘。
短歌傷薤曲,長暮泣松扃。
事往昏朝霧,人亡折夜星。
忠賢良可惜,圖畫入丹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對武三思的挽歌,武三思是唐代的一位宰相,他出身世家,才華出眾,與唐玄宗關系密切,曾多次為唐玄宗輔佐。然而,由于他的傲慢和專權,最終引發了安史之亂,導致了唐朝的衰落。
詩中描述了玉匣金絲和銀鉤石制作的銘文,表達了對武三思的贊美和懷念。詩人稱贊他忠誠賢良,但也感嘆他的可惜和悲哀,因為他的傲慢和權力欲望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和唐朝的滅亡。
詩人運用短歌傷薤曲、長暮泣松扃的藝術手法,表達了他對武三思的深深哀思和憂愁之情。他將武三思的事業比喻為昏朝霧,將武三思的死亡比作夜晚星光的喪失,強調了他的喪失對于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最后兩句“忠賢良可惜,圖畫入丹青”,表達了詩人對武三思的敬仰和緬懷。詩人將他的形象比喻為一幅美麗的圖畫,永遠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這也是對武三思的最后贊美和安慰。
總而言之,這首詩以優美的辭章和深情的詞句,表達了對武三思的哀悼和懷念之情,同時也對他的過往事業進行了評價。通過對個人命運的抒發,這首詩也反映出了唐代末年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