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檄 / 作者:李嶠 |
羽檄本宣明,由來□木聲。
聯翩至漢國,迢遞入燕營。
毛義持書去,張儀韞璧行。
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
|
|
檄解釋: 《檄》
羽檄本宣明,由來役木聲。
聯翩至漢國,迢遞入燕營。
毛義持書去,張儀韞璧行。
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
譯文:
羽檄自古以來是宣揚明義的使令,飽含了木鳥傳遞命令的聲音。
使者羽毛飛速地傳至漢國,蜿蜒曲折進入燕朝的邊防。
毛義帶著檄文前去傳達,張儀經心戴寶石符文行走。
雖然曹魏的力量逐漸被感受到,但陳壽仍然開始為其所知曉。
詩意:
這首詩的詩意表現了檄文的重要性以及消息傳遞的困難。羽檄是一種重要的使令,用來傳達明義,保護國家的邊防。詩人通過描繪使者沿途的艱險和傳達的重要性,表達了對國家安全的關注和對使命的責任感。
賞析:
《檄》以簡練而有力的文字,描繪了使者傳達檄文的艱難情景,表達了對國家安全的關切之情。通過詩中的羽檄和木聲,詩人展現了古代通信方式的獨特之處。該詩通過以史為鑒,提及了曹魏和陳壽這兩位歷史人物,強調了對歷史故事的關注和對歷史的重要性。整首詩用簡練的語言傳遞了濃厚的抒懷之情,深深觸動著讀者的心靈,展示了作者李嶠的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