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鑒 / 作者:李嶠 |
明鑒掩塵埃,含情照魏臺。
日中烏鵲至,花里鳳凰來。
玉彩疑冰徹,金輝似月開。
方知樂彥輔,自有鑒人才。
|
|
鑒解釋: 《鑒》
明鑒掩塵埃,
含情照魏臺。
日中烏鵲至,
花里鳳凰來。
玉彩疑冰徹,
金輝似月開。
方知樂彥輔,
自有鑒人才。
中文譯文:
明亮的寶鑒蒙上了一層塵埃,
它含情脈脈地照耀著魏臺。
在白天,烏鵲飛至其中,
在花叢中,鳳凰展翅飛來。
寶鑒散發著玉一般的光彩,仿佛冰雪能夠洞徹它,
金色的光輝宛如月亮綻放。
從此方才明白樂彥輔,
只有真正有眼慧的人才能具備如此寶鑒。
詩意和賞析:
《鑒》是唐代詩人李嶠的作品。詩中以“鑒”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借助寶鑒洞察人生和世事的含義。寶鑒象征明晰的見識和洞悉力,詩人以此來引喻思考人生和明察時世的能力。
詩中描繪了寶鑒受塵埃影響而變得暗淡,通過這一形象,表現了人們在現實世界中被日常瑣事和世俗的紛爭所迷惑而得不到真實的洞見。然而,在這層塵埃的掩蓋下,寶鑒仍然含情脈脈地照耀著魏臺,也就是唐朝的政治中心,顯示了詩人對寶鑒堅守初心的贊賞。
詩中提到的烏鵲和鳳凰,分別代表了普通的寒鳥和神圣的傳奇鳥,它們的到來象征著新的力量和價值的發現,以及時代的變遷和希望的到來。詩人通過這一描寫,表達了人生中無時無刻都可能出現轉機和機遇的觀點。
最后兩句:“玉彩疑冰徹,金輝似月開”,描繪了寶鑒散發出的光彩,它們既象征了寶鑒的明亮和透徹,又給讀者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表達了人們在洞悉世事后對智慧和洞見的敬畏之情。
整首詩通過對寶鑒的描寫和象征,表達了詩人對智慧和洞悟力的贊頌,呼喚人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應保持獨立思考和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以引導自己找到正確的方向。 |
|